看不懂的东亚杯名单:久帅是不是把徐新和徐彬的名字搞混了?
国足东亚杯名单一公布,球迷们的心里瞬间咯噔了一下:这份名单,是不是有点像“扶贫”似的?
名单上挤满了许多老将,是想让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演一出“夕阳红”,还是误以为他们还能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?先不论这份名单是否“钦定”,单从年龄结构来看,真让人怀疑足协是不是对“换代”这个词彻底理解错了。
说白了,这份名单就两个字形容:太保守了。
先来说说这批“老将团”。颜骏凌、韦世豪、张玉宁,这几位老熟人还算说得过去,毕竟他们经历过世预赛的严酷考验,经验确实有价值。高准翼的入选也可以理解,毕竟右后卫位置上人才稀缺,只能“矮子里拔将军”。但那些其他的“高龄球员”究竟是来干什么的?难道是让他们在国家队里“养老”吗?
在进攻端,年轻小将们正迫切等待机会,朱鹏宇、毛伟杰、李新翔个个在联赛中崭露头角。朱鹏宇出场16场,首发11次,贡献2球2助攻;毛伟杰11场出战,首发8次,有1球1助攻;李新翔更猛,13场比赛6次首发,4球3助攻。反观王子铭,只有8场出场2次首发,这样的数据,凭什么还能挤进国家队?
是不是靠“关系”才能上位?
曹永竞的跑动能力确实不错,但创造力上呢?毛伟杰不比他更有潜力吗?
张玉宁目前是国内最强的中锋,这点无可置疑。但两年后他的状态还能保持吗?为什么不给朱鹏宇提前“预热”的机会?巴顿、曹永竞和毛伟杰相比,究竟强在哪里?难道只是因为他们年龄更大?王子铭在联赛的出场时间少得可怜,凭什么能和朱鹏宇竞争?难道就是因为他“资历老”?
后防线上,刘浩帆16场全首发,甚至还能和中超“重型坦克”费利佩硬刚。
魏震虽然有国家队经验,但他那冒失的犯规频率高得吓人,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。东亚杯就三场比赛,韦世豪、谢文能、陶强龙、王钰栋等边路好手一抓一大把,为什么还要塞进这么多老将?难不成是想搞“告别演出”?
说到底,这就是怕输。
久尔杰维奇(如果名单真是他定的)怕输球、怕垫底,怕被球迷和媒体骂得体无完肤。但越是害怕,就越不敢放手一搏,反而越错失了更新换代的绝佳机会。
再说说这场“徐新迷案”。徐新入选,简直是“年度迷惑行为大赏”。动作迟缓,控球粘滞,还老是在后场被断球,这样的球员,是来“卧底”的吗?球迷们都怀疑,久尔杰维奇是不是把徐新和徐彬的名字搞混了。
徐彬,前U20国足的主力后腰,身体强壮、速度快,能跑能抢。
在中超抢断榜上,徐彬以40次抢断排第六,而徐新呢?只有10次,排在后面很靠后。拦截次数方面,徐彬以30次排名第一,徐新只有7次,排在一百多名之外。
有人说久尔杰维奇是想让徐新负责中后场的串联工作,但除了国家队经验多一点,徐彬在哪方面不比徐新强?
不仅如此,还有陈泽仕、希尔扎提等一批年轻才俊,个个潜力无限。偏偏不启用这些“潜力股”,非得用31岁的徐新、28岁的黄政宇,这是什么操作?
东亚杯是来比“脚法”的吗?
就算是比脚法,徐新的技术比徐彬强吗?
这份名单透着浓浓的“既想要成绩,又不敢大胆用新人”的矛盾心态。既想更新换代,却又舍不得放弃老将的“经验”,结果两头不讨好,最终啥都没捞着。
足协似乎觉得东亚杯只是个“练兵场”,输赢无所谓。
但问题是,球迷们对国足的失望已经到了极点,每一场比赛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这届东亚杯,到底是“练兵”还是“扶贫”?到底是给年轻人机会,还是给老将“镀金”?咱们拭目以待。
看了这名单,真忍不住想说一句:国足,你可得长点心啊!